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639|回复: 5

身为宋元第一大港的泉州,为何会陨落为三线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6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封建王朝时期,我国虽然奉行过闭关锁国政策,但也曾经有过非常繁荣的海外贸易。例如宋朝和元朝,那个是引起了海外贸易的高潮,并且使得很多沿海城市因此发达。
在这些贸易洪流之中,有一个城市因此崛起,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泉州。这座城市不仅成为了我国与海外诸国贸易的窗口,更是因此而进入到了极度繁荣时代。

根据当时的史书记载,此处成为货物的集散地,各国的商人更有无数的船只来此,每年的贸易量更是大得吓人。而且在宋元年间,泉州更是被誉为第一大港,可谓是荣誉有加。
但怪异的是,曾经泉州让全国瞩目,但是后来却慢慢的沦为了三线城市。那么问题来了,泉州又是如何衰败的呢?本期我们就一起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一、泉州的历史
泉州在上古时期为百越之地,那时候还未归化于中原。不过在秦始皇26年,这里接受了中央的统治,并且属于闽中郡。此后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第一次绕开兵权调兵,结果取得巨大成功,打败了闽越王,废除了闽越王的称号,并且封两王来管辖这一区域。此后在晋太康年间,这里被改为晋安县,后又经隋朝开皇九年改变,成为了泉州,这是泉州之名的正式开始。
后来到了两宋年间,这里开始发生大的改变。到太平兴国6年,泉州得以统领7县之地,而且在北宋宜和三年,澎湖居然正式划归了泉州。伴随着地盘的逐渐扩大,再加上宋朝商业贸易的逐渐发达,这一区域开始变得重要。

到元朝,元世祖至元14年,设立行宣慰司于泉州,并且兼领征南元帅府事。此后又将行宣慰司改为行中书省,并且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隶之。到至正18年,这里还被设立了泉州分省。泉州的地位越来越高,行政区划也越来越重要。
二、第一大港
伴随着行政变迁的变化,泉州的人口和经济也是迅速增长。在宋元丰8年,泉州的主客户约摸20余万户,城内人口更是突破了10万人,当时被誉为全国八大州府之一。此后又历经百余年发展到宋淳佑年间,人口增长至25.57万户。
根据高丽史记载,北宋年间前往高丽贸易的中国商人不下百起,而在这些贸易人数中,泉州人来往的次数以及人数最多。此外,根据史书记载,泉州著名大商人有王元懋、李充、杨客、蔡景芳、黄慎,等二十多人,人人都是大富商,并且还组建了财团。
而且根据曹松《送陈樵校书归泉州》记载,“候马春风馆,迎船晓月溪。帝都须早入,莫被刺桐迷。刺桐城,云屋万家,楼雉数里。”可见当时泉州之繁荣。

此外马可波罗更是在自己的游记中盛赞,泉州乃世界最大的港口,并且为外国人所知,泉州之名可谓是享誉世界。
三、为何盛极而衰?
要理解泉州之衰败,首先得理解泉州为何崛起。根据史书记载,泉州之崛起其关键在于经济实力的增长。自唐朝开始,泉州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围海造田,因此出现了大量的良田,经济实力更是增长迅速。而且在发展期间,手工业与农耕并重,农耕经济提供厚实的经济基础,手工业则为商业提供必要的廉价物资。两者相辅相成,自然形成了泉州崛起的基础。
至宋元年间,对外贸易颇为发达,而泉州更是恰逢其时。在强大的经济的支撑之下,再加上国家政策的补贴,因此泉州的造船业迅速发展,并且成为全国之最,然后就展开了大规模的来来往往的贸易。泉州不仅通过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接待大量的外商客源,同时自身也有非常强大的航海能力,可以将各种物资远洋贩卖。
因此泉州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贸易基地,并且成为当时最大的港口,这又进一步导致了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因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得泉州成为一时之盛。

但问题也就在于此,泉州之发达虽然有诸多因素,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自唐宋年间泉州的兴修水利以及农田的增多。假若农业根基被斩断,那么泉州的发达将会顷刻之间陷入崩溃。
据《中国通史》的记载,在两宋年间,曾经对全国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兴修,其中福建水利兴修次数最多高达402次,伴随着当年大规模的水利兴修,所以农田开垦数量和农业质量也非常高。但到了元朝中后期,浙江和广东成为了第一和第二,逐渐退居第五位。再到明王朝时期,福建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的诸多区域,水利设施的兴修被远远地抛开。
水利设施在农业社会是根本,没有了水利兴修,那么农田开垦以及农业质量将会大幅度地下跌。因此,从这里开始,泉州的农业基础正在受到动摇。正如史书所记载,在明朝中后期,闽中地区有可耕之人,但却无可耕之地。农业基础被动摇,那么以此为基础的手工业,还有诸多商业自然受到崩溃。这是封建时代商业的悲哀,也是泉州的悲哀,商业永远法脱胎于农业而独存。
此外还有一重要原因,过去泉州有大量可利用资源,例如可以制糖,可以冶铁,更有大量的茶叶出产。但可惜的是,由于自身农业结构的失衡,再加上农田浪费过多,因此这些原先可以利用的,并且可以作为手工业商品产品的资源,全部都变得匮乏,居然出现了从业人员只能往他处开之的悲剧。这使得农业的疲乏以及手工业的停滞不前,那自然就导致了商业的全面萎靡,慢慢的在历史上衰败下去。

当然了,内因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外因的刺激也不能小视。根据史书记载,自明太祖年间开始,就已经对外宣称封关禁海。明成祖时期虽然也倡导海外贸易,但究其根本无法摆脱农耕经济,而且文官集团对于海外贸易更是视之为洪水猛兽。当成祖太宗皇帝去世以后,大明王朝对外贸易急剧萎缩,甚至到后来,郑和的航海图都被人给烧毁。
海外贸易成为了帝国永远的忌讳,那么靠着海外贸易而崛起的那些城市们,自然也就慢慢的衰败下去。泉州可谓是首当其冲,内外交困,最终趋于崩溃,从此以后泉州断绝了与南洋诸国的贸易往来,只能够在低迷之中舔舐伤口。
结语
因此回顾泉州的兴衰史,其实也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史。由于根深蒂固的农耕经济,所以所有的商业发展都只能是雨打浮萍一般摇摇欲坠,虽然曾经因为特殊的时期有过大发展,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农耕经济,而且这一切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撑。
然而我国除了少数几个王朝以外,大部分都抗拒海外贸易,并且把国家霸权放在了大陆争霸,而忽略了海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明王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似乎是抽干了中国人所有的探索欲望,文官集团的强烈反扑,更是让沿海城市全部成为了空架子。泉州的衰落无可奈何,而且他不是真正应该值得悲哀的对象,应该悲哀的是中原王朝,因为这个王朝永远的错失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并且导致了清王朝末期的悲哀。

因此还是那句话,历史的岁月悠悠而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泉州的悲剧让人心酸,未来的我们需要借鉴,可莫要再踏泥潭。
参考文献:
《宋史》
《中国通史》

发表于 2022-12-16 19: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都能成为特区,有啥不可能的,
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都,如扬州,邯郸,荆州,开封,洛阳等三线,在古代何等风光!现在就有多落寂!在中国政治高于一切!明白不,
发表于 2022-12-17 00: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厦门,泉州加油!集体冲刺向二线城市前进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7 08: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断桥寻娘子 发表于 2022-12-17 00:48
福州,厦门,泉州加油!集体冲刺向二线城市前进

福厦本来就是,谈何前进
发表于 2022-12-17 10: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永 发表于 2022-12-17 08:22
福厦本来就是,谈何前进

一线,北上广深
二线,成都,杭州,南京,天津,重庆,武汉,长沙等等
三线,合肥,济南,厦门,福州,温州,泉州等等,
有问题吗?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断桥寻娘子 发表于 2022-12-17 10:35
一线,北上广深
二线,成都,杭州,南京,天津,重庆,武汉,长沙等等
三线,合肥,济南,厦门,福州,温 ...

在城市GDP吧、北海居吧、高楼迷论坛等和城市话题相关的讨论区里,基本上对中国城市的综合实力档次有一个共识性的认知,也就是一二线城市分为“22789”的这个28城名单。
这个名单分档的具体依据需要罗列非常海量的数据资料和信息源,楼主时间精力有限,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说明了。
下面是榜单↓同一档次的城市基本不分先后,虽然楼主还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同档次内划分了先后,但同档次内的差异是很小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跨档次间的差距则是巨大的。
强一线:北京、上海(2个)
一线:广州、深圳(2个)
强二线:成都、杭州、南京、武汉、重庆、天津、苏州(7个)
中二线:西安、青岛、郑州、长沙、沈阳、宁波、无锡、大连(8个)
弱二线:合肥、厦门、济南、福州、佛山、东莞、昆明、哈尔滨、长春(9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8-17 07:11 , Processed in 0.0355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