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1611|回复: 4

260多万福建人常住外省,哪里的福建老乡最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8 19: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一财经
2022-07-15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中山地最多、平原最少的福建,在吸引大量人口流入的同时,也有不少福建人走出福建,到各地发展。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了《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详细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项数据。福建共有489万省外流入人口,常住外省的福建人有261.4万人。在东南沿海的几个省中,福建外流人口少于江苏,多于广东和浙江。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福建山地多、平地少,呈现八山一水一田的地理面貌、人均耕地面积少,再加上靠海,很多人走出福建发展,在国内走南闯北做生意的很多,商业氛围很浓厚。

丁长发说,常住外省的福建人,虽然也有一部分是出去打工,但总体上还是以经商为主。“福建很多人都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都想做老板,只不过是大老板、中老板和小老板的差别而已,像很多人一家人抱团出去做沙县小吃,很辛苦。”

另一方面,常住外省的福建经商群体,也呈现了明显的行业特色和亲缘、地缘色彩。比如安溪人做茶叶,南安人做建材、石材,莆田人做珠宝黄金加工、加油站、木材加工、民营医院等行业,沙县以及闽北等地的人做沙县小吃,宁德人做钢贸,永泰人做超市,连江人做游戏厅,长乐人做钢材行业等。

表:福建人口跨省流动情况
(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整理》)
分省份来看,福建人最爱去的地方是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共有64.02万人福建人常住广东,占福建外流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比第二目的地省份上海多了一倍多。丁长发说,作为邻省,广东与福建两地距离较近,气候、方言、饮食、文化都很接近。广东毗邻港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又坐拥两个一线城市,发展机会很多,因此福建人出省发展首选广东,比如深圳的珠宝生意,就有很多莆田人。在佛山的制造企业中,也很多是福建人开的。

广东之后,常住上海的福建人共有29.48万人,位居第二。常住浙江的有24.76万人,常住江苏的有18.5万人。沪浙苏三地的福建人合计有72.74万人。丁长发说,福建北部的南平、宁德等地在长三角的不少,当然闽南地区在上海等地做生意的也很多。上海现代服务业十分发达,福建有不少民营企业,将总部迁到上海。

在前述四个省份之后,西南的云南有10.33万福建人常住,数量位居第五。总体上,在云南的福建人,主要从事房地产、茶叶、翡翠珠宝、矿产等行业。

从迁入情况来看,福建的跨省流入人口主要来自哪里?数据显示,福建的跨省流入人口中,贵州人最多,达到了82.7万人。来自四川的流入人口达到了65.71万人,位居第二。来自邻省江西的流入人口位居第三,为62.98万人;来自河南的流入人口也有50.61万人。

从净流入来看,福建人口净流入达到了227.59万人,其中,对15个省份为净流入,对15个省份为净流出。净流出多的地方,主要是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福建对这几个省份净流出人口均超过了10万人。

发表于 2022-7-18 19: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出人数比想象中的少呀!还以为光泉州,莆田这两个城市都能好几百万呢!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20: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排序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8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老剩女 发表于 2022-7-18 22:41
福建那么多外出的呀!

福坛很少女孩子吧?你是女生?
发表于 2022-10-19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一步深入发展数智农业,需多措并举,用“数智”构建农业“护城河”。一要加强数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要补齐农业数智人才的短板;三要妥善处理数智农业的资金投入,协调好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

  在日前举办的2022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二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上,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数字乡村的多维度探讨。这一主题,引发了人们对数智农业的关注。

  数智农业,是指以数据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法宝,是推动乡村振兴高效发展的动力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出台《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勾勒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蓝图。农业数字化转型,正由点到面逐步展开,成为覆盖全产业链、全过程的农业新形态。

  发展数智农业,对农业各方面的作用与意义都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比如,通过定位系统、感知系统和智能设备汇集气象、土壤、灌溉、肥料等数据,进行数字农情监控和自动化决策,避免了分散式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中重复性成本支出,并为精准选种育苗、生产管理、仓储、物流、营销创造了条件。数智农业高效整合农业生产要素,为丰富农业知识和创造新型价值提供了新路径,推动农业增产增收。

  其次,数智农业可以提高农户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或避免财产损失。农业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使得农民在面对不利自然条件时,从被动承受转向主动应对,可有效预测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做好预案。目前,我国已开始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等持续进行数智化监测和评估,提升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科学化水平。

  再次,数智农业有利于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可促进农民增收。比如,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农产品可追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为农户产品质量认证和针对差异化用户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创造条件。

  进一步深入发展数智农业,需多措并举,用“数智”构建农业“护城河”。

  一要加强数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为27%,认定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达到200个。一些地区的数智农业发展较快,比如浙江省一直在探索“农业数智大脑+场景化应用”,努力引领数智农业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在数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理念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对此,要加强数智创新中心和实验室建设,构建包括生产端、销售端、消费端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从而消除或缓解数智农业地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二要补齐农业数智人才的短板。应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农业场景,以懂农业、知技术、会应用的新型农业人才作为支撑。推广“专业化团队+新型农民”的新型农业人才模式,从人工依赖转向技术协同。地方政府可根据农民人数和生产情况等,配置一定比例的数智技术专员,还要通过远程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数智化意识和能力。

  三要妥善处理数智农业的资金投入,协调好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农业数智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早期成本较大,不确定性高,对此就需要通过政府资金支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逐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数字化转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8-15 09:56 , Processed in 0.0510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