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科创引领,提高产业“含新量” 要注意的是,包括南昌在内,今天每座城市所提到的“制造业立市”也罢、“制造业当家”也好,都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前缀”,即“先进制造业”。 从字面上来理解,所谓“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的,它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出更多的科技和创新含量,告别过去的“傻大笨粗”模式,突出 “高精尖特”特色。 因此,发展好先进制造业,除了要有较好的基础,更离不开创新能力。这次南昌“新春第一会”的名称为“深化实施‘8810’行动计划暨科技创新推进大会”,可以说正是直接呼应了这一特点。 从现实层面看,南昌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提升是比较明显的:2024年,南昌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占全省23.9%,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0%,瑶湖科学岛、未来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年营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机构应建尽建全覆盖,GJ级重点实验室达到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54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中,南昌还首次进入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名单,实现标志性突破。 落到产业上来,南昌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未来产业发展。 前者,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积极推动“智改数转”工作,建立“1+11”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两年行动计划,持续提高制造业“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如2024年推进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10个,列全省第一;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25815家,超1400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超270家完成数字化转型;近20个“5G+智慧工厂”项目全面建成…… 后者,去年8月,《南昌市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出台,提出按照“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思路,聚焦未来信息、未来交通、未来能源、未来健康和未来材料五个方向,实施创新引领、平台支撑、产业升级、企业主体、场景牵引、要素保障六大行动,初步构建了未来产业支撑体系。 如在炙手可热的低空经济领域,去年12月出台的《南昌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力争到2027年,低空制造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低空领域技术创新水平全国领先,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2024年南昌市迎春烟花晚会,2400架无人机表演。江西空中未来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不管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还是布局未来产业,背后都离不开创新环境的优化、创新要素保障的完善。如在政策激励方面,南昌聚焦“8810”行动计划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专门引导并协同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并与江西省科技厅共同设立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昌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突破产业“卡脖子”困境,南昌还主动深化机制创新,大胆革新采用“自下而上”的项目组织新模式。包括广纳八条制造业产业链中的148项在市场竞争中暴露出来的迫切需求,形成《2024年南昌市科技重大攻关项目指南》,涵盖7个关键技术领域25条攻坚指南。 如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2030先锋工程”有4个专项在南昌布局,南昌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拟研发的“GaAS基红黄光应用的MOCVD设备开发”项目成为全省首批、首个、唯一的特别重大专项试点项目。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特别是在当前的新的科技变革浪潮下,一如开年以来爆火的DeepSeek所示,中小企业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和创新效率,正在成为一些“颠覆性”技术的摇篮。为了顺应这种新变化、不断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南昌也敏锐地打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2024年,南昌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42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4家、江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均位居全省第一。这些规模虽小,但创新势能显著的中小企业,有望为南昌孕育出DeepSeek式创新提供火种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