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474|回复: 1

惠安青年徒步到浙江绍兴与学术界顶流激辩三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8 09: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泉州府志》中记载的一段公案,在张岳的文集《小山类编》中,即,张岳在年轻时去找阳明先生辩论,时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倡良知之说,新学甚盛,”公卿尽出其门“。张岳不服,过浙时,持程、朱学说,渡江与其辩论,“博约知行之旨,三日不合。”最后,王曰:“明德工夫,只在亲民。”张岳曰:“而今达官显宦,却未与民亲。”王笑而无以对,旋谓:“子亦一时豪杰,可畏也!”张岳归后,自立二十余学则,昼夜皆有课程,潜心钻研经术理学。

张岳看到阳明心学的缺点,“虚灵知觉,则心也,性则心之理也。学者须先识性,然后可以言存心,不然只认昭昭虚灵者为性,而不知自然之理,此所以陷於作用之非,而不自觉也。王阳明为了体现“知”的主体性,在表述上一直明确个体的人的“良知”的作用,然而对于良知的来源分析不够,虽然用“致良知”,用“知行合一”等等来说明良知的实践本质,但用于表述上“良知与生俱来”,将良知主体的客观先天存在性,与实践的后天存在性混在一起,没有继续分析下去,从而产生了自相矛盾。实践的后天性是依附于良知——人的智慧理性的客观先天存在,但二者仍然是有所区别的,因为既然是先天存在,与生俱来,那么又怎么是要致良知,当然他这里用致良知去显现,去体现先天的存在需要人去应用的表述,这里就有没有了人的社会存在价值,仅有个体的价值的矛盾。其实这就是明显的逻辑漏洞。
王阳明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讨论学问,是“用”,而张岳讨论的角度则是从“学”的角度来说的,前者是归于实践的综合,后者则是理论的分析,就形成了不同的概念下无法进行辨论。
程朱理学从客体的角度看物质世界,属于机械论的范畴,阳明心学从人的主体意识的角度来解释。
发表于 2024-11-28 12: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殡殡幸福多了,还有公交可以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8-28 19:26 , Processed in 0.0458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