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引入腾讯、阿里巴巴、小米、唯品会等50多家“链主”企业,汇聚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企业总数超3万家,落户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867亿元……这是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下称“琶洲试验区”)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规划图。摄影/张国勤 打造产业融合创新新高地 从45层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展厅向外俯瞰,周边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2020年1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构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琶洲试验区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位于广州市的中心城区,毗邻珠江,与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鱼珠、广州大学城隔江相望,区位优势突出。琶洲试验区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数字创意、产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2021年1-9月,琶洲试验区实现营收2615.9亿元,同比增长32.7%。“四上”企业数量从2015年642家增加至2021年1411家,年均增长17.1%。目前集中在琶洲试验区的总部企业78家,其中国有企业34家,民营等其他企业44家。 10月,第130届广交会顺利举办,会展产业加快复苏。“今年前三季度,琶洲地区共举办展会138场,展览总面积46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214%、79.6%。”琶洲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广交会四期项目计划于2022年8月建成,建成后广交会展馆展览总面积达62万平方米,将成为全球最大会展综合体。 俯瞰琶洲试验区。摄影/张国勤 加速产业创新集聚和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琶洲试验区内集聚企业近3万家,其中2020年净增4000家以上。2020年,琶洲试验区“四上”企业营收达2690亿元,4家企业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全面数字化,同时也为琶洲抢抓新机遇,加快工业互联网领域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琶洲工业互联网企业突出代表,连续两年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的树根互联不仅吸引了众多科研人才加入,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创新模式“聚才”、“育才”,持续助力琶洲打造大湾区工业互联网“智慧高地”。“广州优良的营商环境,各种政策领先出台,率先形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树根互联市场总经理修斌表示,凭借工业互联网“新基座”的力量,广东的经济体系正从“大车间经济”向数字智能、智慧经济持续转变。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互联互通 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琶洲试验区交通体系也日益完善。广州中心城区首个跨境水上客运口岸——琶洲港澳客运口岸自2020年5月开工以来就备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项目已完成码头主体工程,临时联检楼等其他工程也已接近尾声,目前水上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初步具备通航条件。 该项目的陆上工程计划今年11月底完成竣工验收,水上工程计划12月底完成验收。“口岸建设完成后,首期将开通广州琶洲至香港国际机场航线及澳门市区航线,项目二期计划增开琶洲往返香港市区航线,以及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水上客运航线。”王俊介绍,琶洲口岸项目将打造集跨境、城际、海岛游和珠江游的水上旅游交通综合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互联互通。 此外,琶洲试验区共规划建设15条轨道交通线路,13条过江通道,是广州轨道交通和过江通道密度最高的区域。其中轨道交通已有5条建成、4条动工、6条规划设计中,过江通道已有4条投入使用、2条已动工、7条规划设计中。 乐天智谷 国际智能科技创新谷 乐天智谷是广州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2019年广州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广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站。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科韵南路与新滘东路交界处,区域所在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琶洲高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重要的支点。 园区以人工智能、5G技术、数字经济、物联网为主导产业,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孵化服务和资源协同对接服务,并促进相关产业的资源共享、共融、互生。 “粤港澳青创湾”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青创湾基地)于2018年9月开始在海珠区委统战部、区科工商信局的指导下筹建,由澳门青年领袖周王安先生发起,整合广州、深圳及港澳台地区30多个社团与港澳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及密切协作关系,汇聚了包含宏观经济政策、科技创新服务、智能科技产业、新商业社群运营的各领域的核心优势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