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区项目洼地焕发新生机 “刚才我们从县ZF过来大概8.5公里,前面不远处就是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思明园,再往北约4公里就是湖里园。”在安溪县官桥镇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踏上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这片热土。 走进位于湖里园的福建健为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开足马力,生产“进度条”拉满,一桶桶新疆棉花历经拍松除杂、煮漂等多道工序,成为一捆捆洁净的纯棉水刺无纺布。广大女性所熟知的得宝、维达、全棉时代、七度空间等洗脸巾、卫生巾日用品原料,绝大部分出自这里。 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福建富一锦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派火热生产景象,众多市民熟悉的厦门餐饮品牌塑料包装袋在这里被生产出来,运往厦门。富一锦科技有关负责人徐华介绍,“今年下半年我们从位于厦门同安的厂房扩建到了这里,目前规模有16000多平方米,年产能比原先翻了两番。” 多年之前,这里一片荒芜,鲜有人烟。2015年11月,福建省ZF正式批复厦门泉州共建经济合作区。如今,合作区渐成项目洼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开花结果,两地优势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 “在厦门市的帮助下,园区各项建设都在稳步推进,重点培育高端绿色产业,建设完善各类配套场所。”安溪县官桥镇副镇长倪拓鑫告诉记者,目前,一个现代化新型工业城镇已初具雏形,湖里园已引进59家企业,2023年总产值达12.7亿元;思明园引进38家企业,2023年总产值3.81亿元。  南安水头石材加工厂的工作人员在作业中。
携手打造世界级石材产业集群 采访车行驶在南安水头镇的大街上,沿途可见石材市场、加工厂错落左右,一批批纹路奇美、色泽各异的石材陈列其中。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材集散地,这样的场景遍布全镇,当地人用“买世界、卖世界”六个字来形容石材行业。 驶入福山中路,弘一石业集团的数个大板市场、精加工厂、机械城以及子公司等坐落在数公里范围内。荒料切割、打磨、抛光、防护处理……弘一的五座加工厂中,各加工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从最尖端的线锯到最精细的雕刻机,全水头唯一一个石材专业机械市场——弘一机械城,展示的除了机械,更有石材行业的未来。 “从采购到加工、贸易到研发等各环节,我们南安人已融入全球石材产业链的格局。”弘一石业集团总经理戴玉音说。作为一个几乎不产石材的地方,南安人用30余年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石材产业集群,在世界石材业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相关数据显示,南安石材贸易的进口、出口石材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55%。在这背后,南安背靠的厦门港口优势功不可没。 在南安石材业人士眼中,厦门港就像石材业的“翅膀”——采自土耳其矿山的大理石、巴西的奢石等从厦门港进入,在水头加工成各类石材产品,再从厦门港销往全球130多个GJ和地区。 举办了24届的厦门国际石材展,则成了全球最大的“石”尚秀场。展览面积从最初不过4000平方米到如今超19万平方米,从地方产业展发展到如今全球最大石材展之一,覆盖全产业链,沟通全球石材贸易往来,成为引领行业的风向标。 今年3月,弘一石业集团参展厦门国际石材展,结识了众多新朋友,包括一名伊朗的洞石矿主。仅隔一个月,集团就组团前往伊朗考察,很快签订了合作协议。“厦门国际石材展对中国石材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弘一石业推广部负责人陈朝阳说,他们对明年继续参展充满期待。 处于石材产业链不同环节,厦门与泉州携手,成为全球石材产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成就一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