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971|回复: 18

[新闻] 仙游糖厂创建十年的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7 12: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仙游糖厂创建十年的回顾傅 清 霖(一)仙游糖厂座落在仙游县城关西面,大蜚山南麓,木兰溪畔。仙游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甘蔗。据仙游旧县志的记载,仙游人民种蔗历史悠久,早在宋宝佑五年就有种蔗和加工蔗糖技术,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产糖远销省内外,被誉为“福建糖仓”。
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GJ确定发展制糖工业,生产更多的食糖以提供市场供应的需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GJ计划全国建设十个大型糖厂。1955年福建SW、省府选定在地理位置和气候适宜,又有丰富甘蔗资源等条件的仙游县,兴建大型机械化甘蔗糖厂,经GJ工业部(56)中、地工签字第022号批准,于1956年1月进行地质钻探,搞初步设计,呈报GJ建委,以56022170号批文批准省上报初步设计,决定其规模为日处理甘蔗1200吨,采用亚硫酸法生产,并附设日产7吨酒精为副产品生产车间,总投资为1439万元,福建省华侨投资公司也投资一部份,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点项目之一,代号为福建省105工地。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SW、省府对这一GJ重点建设工程非常重视,ZY批准设计方案后,立即抽调D政JG及企业的得力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由张玘智等同志组成105工程指挥部,在SW、省府的LD下,晋江地区、仙游县的D政大力支持,集中人力物力,于1956年5月29日破土动工,每天一千多人奋战在这一片荒山丘上(收购5000多亩不包括铁路建设面积)。不到两个月,胜利地完成55099立方的土方任务。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战,于1957年11月进行局部试车,同年12月16日举行落成典礼。比原计划两年建成投产提前半年完成,省府梁灵光副SZ前来参加剪彩,ZY派食品工业部基建司邢司长、省华侨投资公司经理郭瑞人和晋江地区、仙游县D政LD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都前来祝贺。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1956年在我省筹建这样大型现代化甘蔗糖厂,确实困难很大,机械设备除酒精车间的蒸馏、发酵设备外,其他主要技术设备和材料都需要由省外提供或从外国进口:压榨、制炼车间的成糖设备,运输车间的机车、平卡设备由广东制造;锅炉、蒸汽机、动力设备、供水设备、电动机和泵浦在上海制造;两台透平机还是从捷克进口;机械修理车间车床、钻床、创床由东北提供;电动机、桥式吊车等附属设备和主要设备配件的制造涉及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长春、大连、南昌、昆明等25个省、市的制造厂。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和铺设轻轨需要各种钢材2000多吨;设备安装的耐火、保温大宗材料和设备施工安装所需氧气均需靠湖南、浙江等省外各地供应。这些大型的设备运输和大量的建筑、安装材料需要按时运到现场。在当时交通运输困难的情况下,工地指挥部指定一位副指挥,抽调8位科长,70多位干部,在福州设办事处,并在上饶、厦门、南平设三个中转站(当时福建海运不通,铁路尚未建成),负责各地设备、安装零配件的采购和运输。有些大型设备超高、超重、超宽、超长,为解决运输带来的困难,同省内有关部门联系,临时搬移通讯设施,加宽和加固公路桥梁、涵洞,使工地需要的366项主要设备(计重5000多吨)和钢材、电器等材料(计重2000多吨),按时、按量运到现场,为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提供有利物质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设备技术安装上,福建省工业厅安装公司在捷克专家的指导下,安装两台透平发电机和酒精车间设备。福建机器厂除安装机修车间维修和切削机床外,主要压榨、制炼的糖机设备则由GJ食品工业部糖酒安装公司107工地负责安装。锅炉供汽设备由GJ一机部上海机电安装公司承包。此外,某部铁道兵负责17公里轻轨和9个火车站的铺设,海军1073BD负责供水设备的安装。设备安装工程时间短,技术标准要求高,安装施工图纸、设计技术交底要求明确无误,所以难度很大。如40多米的高空作业和地下预埋电缆、管道,低于水面3公尺的水下工程,土建和安装交叉施工,安装单位之间的管道衔接,设备配件、材料供应,错综复杂,等等。为了加强LD、同意指挥,由工地指挥部和建筑安装单位的负责同志组成工地联合办公室和D总支,张玘智同志任联合办公室主任,由赵福典同志任D总支部SJ,通过工地联合办公室定期会议(每周一次),做到同意计划,密切配合,协同动作,有效及时地解决建筑施工设备安装的具体问题,以保证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安全地顺利开展。在工地指挥部的指挥下,加强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团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经过18个月时间的努力奋战,整个工程共投入人工117万工日,其中建筑工程用70多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78000㎡(不包括铁路、桥梁),完成压榨、制炼、动力、酒精、机修、运输6个车间和供排水工程,三条铁路、桥梁、道路、涵洞及福利建筑面积36250㎡(不包括厂外9个火车站)。安装工程投入人工35万工日(其中广东107工地13万工日,上海锅炉安装公司2万多工日,省内外各地支援约20多万工日)。完成动力、压榨、制炼、酒精、机修、轻便铁路,供排水等设备380多项,安装重量约为5000多吨。会战创造了奇迹,把原来荆棘丛生,墓穴、野草遍地的荒山,建成大型的现代化甘蔗制糖基地。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厂内设备安装和厂外轻便铁路铺设完工的基础上,1956年11月省工业厅派来工作组,还从广东揭阳糖厂邀来了总工程师。为进一步加强技术力量,省工业厅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和东北等地调来一批制糖、电汽的技术人员,配合本厂培训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动力、压榨、制糖、供排水等设备的局部试机和综合空运转试车。经过培训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分别在安装过程中,配合设有安装,熟悉设备装置、设备构造、生产流程。在投产中,同广东来的制糖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东北来的制糖技术管理人员,上海、湖南等地来的动力、电汽技工一道,跟班生产。投产前,糖厂还在属区13个乡1个镇内用合理补偿为代价,先后收购415个土糖坊,共付出赔偿费49800元。此外,还和建筑桥梁12座、修铺公路31华里,配上150辆板车解决从田间运往收购站的甘蔗运输问题,使27185多亩甘蔗,近12万吨蔗量按计划运到糖厂,保证榨季正常生产。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第一个榨季,全厂职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好形势鼓舞下,经过历时130天的努力,从1957年12月18日开榨至翌年4月29日停榨,共榨甘蔗118972吨,蔗糖份为14.04%,总产糖13293吨,还产酒精225吨,醛酒17吨,实现工业总产值957万元,税利总额868.9万元(其中,利润总额256.9万元,税金总额612万元),为总投资5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受到GJ食品工业部和省工业厅的表扬,为福建省制糖工业开了个好头,为满足市场供应做出显著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在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下,对甘蔗种植面积和单产的估计大大偏高,结果设备制造和材料供应不落实的情况下,确定扩建日榨2000吨设备一套,并铺设轻轨铁路15公里,投资为1089万元。扩建中的12项土建工程由晋江建筑工程公司承建,新增设备195项,锅炉间和压榨车间设备由省轻工业厅安装公司负责安装,连续沉淀池和钢屋架由省城建局工程队承包外,还有75项(占总工作量68%),都是本厂自己安装。扩建工程匆促上阵,采取“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边安装”的方法,于1968年6月土建动工,10月底开始安装。在边检修、边安装的情况下,由于时间紧迫,劳力不足,加上设备制造赶不上安装需要和材料供应不及时,原计划1959年2月建成投产,而实际到1959年4月只完成80%左右的工作量,勉强试榨甘蔗1800多吨就停下来。第二个榨季从1958年11月13日开始,至1959年4月30日停榨,历时160多天,共榨甘蔗126741吨,平均日榨980吨,蔗糖份为13.57%,总收回73.38%,实现税利789.53万元(其中利润179.9万,税金609.63万)。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比不上第一个榨季。主要原因是: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1、LD精力和技术工人力量不集中,在检修期边检修、边扩建,抽调一大批主要技术力量进行设备安装,虽然榨季生产已经开始,而部分干部、技术工人还在进行扩建的设备安装,形成边生产边扩建,造成厂外原料蔗供应不正常。按原计划第二榨季总供蔗量为15万吨左右,实际总榨蔗量只126741吨,占原计划85%。2、在榨季生产期间,因全民大炼钢铁,农运劳力紧张,砍运蔗不正常,造成因甘蔗供应不上而停榨8次,损失时间22.9天。3、生产经验不足,造成575匹蔗汽机的烧毁,致使曲轴柄位移120度的严重事故,最后被迫停机处理,损失时间23天,全榨季安全率降到78.19%。致使农民砍下甘蔗不能及时处理,造成甘蔗积压干耗和蔗糖份转化严重,并且影响春耕生产,GJ拿出20多万元赔偿农民,给GJ、农民都带来了很大损失。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1959年检修期间,厂LD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赶中山,超中山,誓夺全国第一”的口号,带领全厂职工认真搞好设备检修。第三个榨季从1959年11月25日开榨至1960年2月6日停榨,生产期间,进一步贯彻“三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实行定额管理,加强劳动管理,抓生产中薄弱环节,开展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出现了生产较大的飞跃。全榨季共榨蔗10422吨,比上榨季少榨蔗2万吨,蔗糖13294吨,比上榨季多产糖743吨,完成计划117.6%,产酒精748吨,完成计划127.7%,共实现工业总产值9485090元,完成计划115.53%,实现利润234.77万元,比上榨季增加43.9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都超过上榨季实绩,赶上广东中山糖厂,进入全国大型糖厂先进水平。同时综合利用方面进行溶剂车间筹建,厂内还办了化工学校,同时为我省培训各兄弟厂1700多名制糖、动力等技术工人,成为我省培训制糖工业人才基地,被评为全省机制糖厂的“红旗单位”。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1962年正是GJ困难的三年,是仙游糖厂第四、五、六的三个榨季,这三年粮食缺乏,物资供应紧张:一是职工生活困难,厂D委提出“既抓生产,又抓生活”号召,LD深入食堂,同职工一道,努力办好职工食堂,同时发动职工和家属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大搞开荒种菜,种粮,饲养家禽家畜。三年共开荒105亩,收获大豆30多担,麦子70多担,稻谷50多担,瓜菜7万多斤,还饲养猪羊100多头,并为病弱职工筹办了营养食堂,解决了职工生活上的一些困难。二是生产检修材料缺乏,供应极为紧张,组织职工办起砖瓦厂、木工场、电机、仪表修配、设备配件修旧利废、回收废油等,生产10多万块砖,3000多担柴片,修复200多个阀门,600多套管道配件,1.8吨大小螺丝,以及仪表、工具等400多项。回收废机油3吨多,并发动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和节约运动,从而解决了三年困难时期材料供应不足的困难。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间,广大职工不仅度过生活困难,并且在各个榨季生产和设备检修上做了许多艰苦工作,解决生产和检修上问题。但由于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60年种植面积46670亩,1961年种植35096亩,1962年种植面积下降到33553亩),尤其是单位大幅度下降:1960年至1961年工业单产1.776吨,供榨量79886吨。1961年至1962年工业单产2.31吨,供蔗70568吨,1962年至63年榨期工业单产1.91吨/亩,只榨甘蔗61674吨,生产时间只有41天。三个榨季共榨蔗212128吨,产糖23202吨,实现总产值1778.9万元,总利润26.2万元(相抵1961年亏损43.1万元),税收总额943万元,与前三个榨季比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差距很大。是建厂投产六年来效益最差的三年。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1963年,GJ经济开始好转,农业生产也随着国民经济好转而好转,在这大好形势的鼓舞下,仙游县委十分重视甘蔗生产,提出认真贯彻“粮蔗并举”的方针,兑现种蔗奖售政策,调动蔗农生产积极性,取得1963年甘蔗大丰收。1963年~1964年甘蔗单产达3.54吨,总蔗量13万多吨,原料蔗的丰收,推动了制糖工业的发展。1963年全厂职工积极响应“发奋图强超厂史,力争上游赶中心”的战斗口号,认真严守岗位,精心地组织抓生产、抓关键,解决薄弱环节,不断扩大生产战果。经过全榨季的努力,实现榨蔗130869吨,产糖17065吨,完成总产值1226.8万元,总利润352.21万元,税收总额321.70万元,大部分经济技术指标超历史水平,其中安全率、煤耗率达到部颁一类厂水平,取得可喜成绩。在国民经济完全好转的1964年,仙游县委决定仙游糖厂原蔗区6个公社129个大队扩大为7个公社142个大队,种植面积由1963年的37301亩,扩种到6万亩,单产达5吨,可供蔗量30万吨左右。糖厂现有的一列生产已不适应甘蔗大幅度的增长,为了不误农时榨完甘蔗支援农业生产,1964年6月,经省府批准,当年恢复两列生产,修好原停下的旧列1200吨机,并新增6台分密机,8台压滤机等130多项,第一期填平补齐,平衡日榨2600吨,并延长两条轻便铁路13公里(东桥站到榜头站,埔兜站到罗峰站),运蔗平卡增加80部,并决定原2005吨/日新列机(58年扩建)的水泥基础因搅灌质量有问题,决定重新浇灌新列机压榨部水泥基础,总投资356万元。省府LD非常重视,从永安调来省建一公司负责土建工程,省轻工业厅安装公司负责糖机安装。仙游糖厂在搞好设备检修的同时,还要紧密配合建筑和安装工程,大家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打好填平补齐歼灭战。第一期填平补齐工程六月中旬动工,经过六个月的日夜奋战,1964年12月1日按计划全部做好检修、扩建,按时投入生产。这是1958年扩建工程以来两列机第一次同时正式生产,并做到投产一次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仙糖新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2: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1964~1965年榨季从1964年12月1日至65年3月26日历时104天,总榨蔗287192吨,日平均榨量达2749吨,总产糖33940吨,实现产值2451万元,利润725万元,税金1060.9万元,其产值、利润两项均以两倍速度增长。1965年组织广大职工学大庆,创先进。继续第二期的填平补齐工程,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鼓足干劲,乘胜前进。1965~1966年榨季总榨量286807吨,安全率高达99.93%,日平均榨量2972吨,总收回达89.30%,总产糖量35099吨,产糖率达12.20%,一级白砂糖率99.55%,标准煤耗率8.18%,并产酒精1376吨,总产值2526.9万元,总利润774万率均税金总额1468.78万元,安全率、总收回率、产糖率、煤耗元,达到机制糖厂先进水平,利润和税金总额超过两千万元,是建厂以来最好的水平。    原载:《莆田市文史资料》第八辑 1993年3月作者:傅清霖(仙游糖厂副厂长)
发表于 2024-9-17 21: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糖厂,那是仙游最辉煌的历史!

2000年后,仙游同样迎来新一轮辉煌崛起,那就是中国古典红木家具产业的全面振兴!几乎是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
仙游先后建成了一环路,二环路和三环路,百米以上高楼比比皆是,大街小巷都是豪车,其中163米的滨江国际连续多年位居莆田全市第一!

近两年,仙游继续转型,开始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和电子科技产品,已经连续两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发表于 2024-9-1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 发表于 2024-9-17 21:33
仙游糖厂,那是仙游最辉煌的历史!

2000年后,仙游同样迎来新一轮辉煌崛起,那就是中国古典红木家具产业的 ...

说起糖厂,我就来劲。我在南安洪濑糖厂长大,在南安糖厂参加工作,在南安糖厂动力车间的透平发电站。在那个福建省糖厂辉煌的年代,南安有四个糖厂,南安糖厂,南安洪濑糖厂,南安大盈糖厂,南安金淘糖厂。南安这些糖厂到了2000年底全部烟飞灰灭。
发表于 2024-9-18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 发表于 2024-9-17 21:33
仙游糖厂,那是仙游最辉煌的历史!

2000年后,仙游同样迎来新一轮辉煌崛起,那就是中国古典红木家具产业的 ...

我记得仙游糖厂是福建省日榨甘蔗最多的糖厂,每天榨甘蔗4000吨,当时我所在的南安糖厂,日榨甘蔗1500吨。糖厂辉煌年代在晋江上一个日榨2000千吨的糖厂,建成了开工几年就黄了。2000年后变成现在福建凤竹集团有限公司。
发表于 2024-9-1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全国最牛逼的糖厂在广东江门,他那个糖厂不叫糖厂,叫广东江门甘蔗化工厂,日榨甘蔗5000,这个厂名还是周总 理题的。他那个厂除了生产白糖,还生产酒精,造纸,二氧化碳,煤渣砖,水泥,电力,妥妥的是一个化工厂。我在南安糖厂工作时去过江门甘化厂,他们厂内有技校,我当时就住在技校招待所。而南安糖厂我刚进去时听说有个酒精车间,后来分出去成了南安酒厂,难怪南安酒厂就在南安糖厂后面。
发表于 2024-9-19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当时的南安地方国营工厂真的很流弊,为什么我强调地方国营呢,是有个寄存在南安洪濑糖厂的工厂,叫国营南安电子厂,少了地方两个字。
他们干嘛呢?做一种白色的陶瓷片,切成2乘3厘米的薄片,然后在四边钻孔。至于陶瓷片的来源以及材质谁都不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9-10 22:06 , Processed in 0.0480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