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TOD片区综合开发模式 在ZF主导的土地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引入市场化社会主体参与片区综合开发的前期策划、城市设计、资金平衡测算,通过提升规划策划水平、导入优质产业资源等措施。 1.划定组团研究范围突出片区综合开发 在片区的前期策划过程中,分别划定组团范围(研究范围)和计划出让范围,组团范围将计划出让范围及周边地区纳入研究范畴,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及片区城市设计方面的研究,对片区产业发展、功能业态、综合服务配套、空间格局形态、地下空间利用与互连互通、道路交通组织、景观风貌改善等方面提出建议;计划出让范围开展本项目的空间详细设计,包括功能与业态策划、建筑概念设计、景观设计等,并提出建设运营模式及投资估算。 2.综合规划片区统筹规划指标弹性控制 打破以往出让用地分散、规模较小、业态单一的模式,开发方式从“单点开发”转向“片区统筹”。在地块方案征集时仅明确总计容建筑面积和商品住宅、保障性租赁住房及服务配套设施的建筑面积,预留了一定面积作为弹性建设内容,要求参赛单位结合市场运营需求提出具体功能设置建议,丰富片区功能业态,激活片区活力,鼓励产业导入。按照完整社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等理念,将居住和商业、办公等产业用地组合包装进行成片出让、混合开发,推动轨道沿线片区向功能复合、综合运营的TOD成片开发经营模式转变,提升片区整体品质与价值。 3.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完整社区 按照“完整社区”建设标准,设置了社区服务大厅、社区警务室、司法帮扶所、社区书店、邮政中心支局、生鲜超市便利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将公共服务配套纳入出让条件,由市场开发主体出资建设,按约定的建设标准建成后无偿移交给ZF相关部门,不用再单独选址、立项和建设。以重点项目突破带动多个领域整体创新,兼顾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融合提升(除一次性土地出让收入以及可售业态带来的短期开发收益与税收外,随着商业、办公等投入经营,还将带来持续的经营收入、税收、产值和就业)。 4.用地功能复合创新土地供地方式 打破传统土地出让模式,探索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创新,丰富用地功能推进多用途综合开发,创新带“城市设计图则”供地,将城市设计方案编制前置于土地出让环节,由城市规划WY会、市建筑景观专委会等高层级会议研究确定中标设计方案,并将设计方案转换为规划设计条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加强城市设计管控的执行力,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有力提升土地利用管理精细化水平和厦门城市建设品质。 三、低效用地再开发取得的成效 (一)高水平规划设计塑造空间环境 通过公开征集方式,引入国内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国际顶尖设计团队,合作参与片区综合开发的前期策划、城市设计,推动片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塑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绿色生态、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环境。湿地公园TOD项目中标方案的设计单位为AECOM(艾奕康),凯达环球、甘斯勒(Gensler)、欧博迈亚、伍兹贝格等国际知名设计机构也参与方案征集活动。 (二)优先选择存量用地进行片区综合开发 结合城市低效用地及现有净地分布、片区收储征拆进展等情况,优先选择安全隐患房屋集中、基础设施落后、民生改善需求较为迫切地区,对城市发展有结构性影响的城中村、老旧街区如位于城市重要的中心区、TOD重点开发区以及城市重要的门户的节点区域,经过充分论证,存量用地的改造方式为拆旧建新的,选择有条件的轨道站点开展周边片区综合开发,以重点项目带动区域整体品质提升创新。 (三)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上下风貌协调 以“TOD交通一体化”为设计核心,考虑地下空间的整体设计,统筹交通组织、商业功能、停车场等因素,串联地块内各个功能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项目把相邻的多块建设用地以及地块之间的绿轴、市政道路整体纳入设计和出让范围,整体打造风貌协调同意的特色区域。在保障公共开放绿地属性的前提下,通过下沉广场、二层空中连廊等方式串联空间,形成地上地下互连互通、充满活力的“城市活力新枢纽”。 (四)配建高质量公建设施构建完整社区 公开方案征集在项目出让范围之外,设定了组团范围,鼓励参赛单位结合片区规划和未来发展理念,通过分析评估组团内的建设现状、区域发展趋势,优化片区功能构成,完善片区内综合管理、文化活动、商业服务、助老抚幼、环境卫生等各类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并预留未来发展需求。中标方案通过研究分析,在出让范围内补齐所在组团的公建配套短板,设置社区服务大厅、社区警务室、司法帮扶所、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邮政中心支局、生鲜超市便利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环网站等多样化社会综合服务设施,满足完整社区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构筑“5-10-15”分钟生活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