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431|回复: 7

泉州宋元古城踏勘报告(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9 16: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泉州宋元古城踏勘报告(之一)



2022—2023年泉州古城踏勘小组

杨清江执笔整理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五十六项世界遗产。



泉州申遗,经历20个春秋,一朝梦圆,举市欢腾。泉州市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泉州古城办公室)、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了引领全市各层面常态化地开展遗产保护利用,推动专业保护与活态保护相结合,鼓励更多力量参与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22年11月决定对遗产的运行中枢——泉州古城区开展一次全面的考察踏勘。他们委托鲤城文史学会组织学会顾问、文史专家杨清江、李玉昆、郑焕章、林胜利,与郭阿娥(女)、吴健康、陈斌杰、蔡景森、许晟恒、叶秀萍(女)等人组成踏勘小组。



这次活动从2022年11月15日开始,至2023年12月15日结束,前后进行34次踏勘,几乎走遍泉州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比20年前泉州九三学社的古城踏勘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并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因为踏勘小组的主要成员都是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的老理事、老专家,活动开展之前,中心理事会前理事长周焜民先生嘱咐踏勘小组结合完成泉州古城办交办的任务,密切关注、留心考察古城区宋元时期遗产点的现状和那个年代历史遗址、遗迹、遗物、遗事等文化遗存,并最终形成一份专题报告。



下面,我们根据这次踏勘活动的记录,结合历年经眼之文献记载,综合记述宋元泉州古城情况如下:



一、城池



公元960年,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改元称帝,建立赵宋王朝。是年,泉州有衙城、子城、罗城三城。



(一)衙城,即州治垣墙。



相传南唐保大中(943—957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筑,为留氏开府建牙之地。旧志称,宋淳祐中(1241—1252年)旧址尚存。陈允敦教授称其“年轻时曾随长辈到清代提督衙门的废址——今体育场后,观看所谓‘宋墙’。该墙残长尚十数丈,残高丈余,厚约六七尺,系由砖碴和灰土夯成的,故能经久不塌。它应即留从效的衙城墙。清乾隆《泉州府志》称:‘宋淳祐中旧址尚存。’其实延至1977年才完全掘掉。”



(二)子城



1、唐子城【见《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泉州城池图》,简称“旧罗城图”】,据清乾隆《泉州府志·城池》记载:“在罗城内,相传唐天祐三年节度使王审知筑,周三里百六十步,为门四,东曰‘行春’,西曰‘肃清’,南曰‘崇阳’,北曰‘泉山’。”如此记述有误。唐子城实为王审知之兄王潮创筑。元卢琦“广武王传”云:“王之始为泉牧也,当于干戈荡析之际,独能兴义学,创子城,罢役免征,保境安民,以惠爱于民。”



建筑时间也不对,不在唐天祐三年(906年),而应在唐光启二年至景福二年(886一893年)“干戈荡析”之际。子城规模“周长三里百六十步”也有误,据1:5000民国《泉州市图》测算,应为7.5里。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6: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子城北垣在今爱国路一线,向东延伸至今城隍口街东:西垣北端在新街与爱国路交接处,南行至西街肃清门楼入会通巷达会通巷南口;南垣由会通巷南口东转,沿花巷东行接南街崇阳门楼入承天巷,复沿承天寺南墙直行至西边巷南口;东垣由西边巷南口北上,沿承天寺东墙,过鹦哥山东麓,复沿门楼巷接行春门入相公巷,经广平仓,达城隍口街东,与北垣交接。



子城濠紧贴子城墙。踏勘中,今子城墙残垣遗迹尚见濠沟墘东侧(濠沟墘48—1号)一处。子城濠遗迹则有东濠相公巷“下河”、广平仓濠沟;南濠晋光小学内池沼;西濠裴巷“船肚”、新街“土窟”及濠沟墘全段;北濠则有破柴巷一段。



宋乾德二年(965年),宋太宗诏隳泉州三城,子城墙被毁,泉山门亦废,止存行春、肃清、崇阳三门。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6: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宋子城



这次古城踏勘中,我们发现宋代泉州城池中也出现一个子城。



我们根据府县志记载,宋绍定五年(1232年),泉州知州真德秀采纳里人刘叔智的建议,增筑东南翼城。2022年11月28日开展东南翼城踏勘。我们从东门仁风门遗址出发,循东门大沟,外绕释仔山,回环草埔尾,南至津头埔,我们发现这段东南翼城与旧罗城东垣围合成一个城中城,与旧罗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同时并存,小城在大城的东隅,是即为“宋子城”【见《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泉州城池图》,简称“新罗城”】。



这个宋子城在宋元城市最繁华时期,用来安置外来蕃商,成为泉州城东的一个“蕃坊”。后来因为元末十年兵乱,明初排斥外籍居民,泉州郡城人口骤减,子城的居民大量撤离,逐渐成为废墟。以后废墟处“退宅还田”,重新开发,恢复农业生产,如今其地域大致为鲤城区鲤中街道促进社区范围。



改革开放以后,这片“宋子城”开发为鲤中公社工业区,后又重新开发为“富临新天地”等小区,高楼林立。



(三)旧罗城



据史志记载,宋代泉州罗城(俗呼“旧罗城”)周围二十里,高一丈八尺,有七门,东曰“仁风”,西曰“义成”,南曰“镇南”,北日“朝天”,东南曰“通淮”,西南曰“临漳”、曰“通津”。



北宋乾德初(964年),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献漳、泉二州十四县归宋。翌年,宋太宗诏隳泉州罗、子、衙三城。因是年十二月,仙游县人林居裔率农民起义军万人围攻泉州城。是时,虽衙城、子城遵旨拆毁,而罗城却得以保存。



熙宁九年(1076年)四月,宋廷令福建转运常平司于年计及役剩等钱内支拨经费筑泉州外城。



宣和二年(1120年),泉州知州陆藻复葺罗城旧址,增筑外砖内石,并作《修城记》,记云:“泉距京师五十有四驿,连海外之国三十有六岛,城内画坊八十,生齿无虑五十万。”(宋王象之《舆地纪胜》)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知州连南夫重修罗城,其《修城记》云:“维闽之泉,近接三吴,远连二广,万骑貔貅,千艘犀象。”(宋祝穆《方舆胜览》)



绍兴十八年,知州叶廷珪复修,同时疏浚罗城南濠,称“通此巽水,十年当出大魁。”绍兴三十年,里人梁克家果中状元应之。



绍兴三十年,知州邓祚又修城垣。



淳熙二年(1175年),知州张坚修葺:十六年,知州颜师鲁再修。



嘉定四年(1211年),状元邹应龙知泉州。郡城故卑薄,邹应龙以贾胡簿录之资,请于朝而大修之,城始固。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6: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朝天门楼,即罗城北门城楼也。五代南唐保大中(943一957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拓罗城创建。宋元祐年间(1086一1094年)知州陈康民建二山亭,以赏清源、双阳二山之胜概。诗人谢履曾经登临,赋诗云:“凭高直接青云势,览胜双瞻碧玉颜。”知州王十朋亦有诗:“连年行役厌间关,踏遍千山见二山。欲识泉山真面目,群山总在一亭间。”淳祐四年(1244年)知州颜颐仲重建。后废。城楼历代均有修葺。1920年代拆毁,2002年泉州市人民ZF依宋元旧制重建。



临漳门楼,在新门街西端。五代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留从效扩城建。历代均有修葺。1920年代拆毁。2003年泉州市人民ZF依明清旧制重建。



通淮门楼,在涂门街东端。五代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留从效扩城建。历代均有修葺。清末民初楼屋沦为乞丐营,1920年代拆毁。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6: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遗产时列为遗产点。



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福建博物院联合泉州市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德济门遗址,坐北朝南,南北长30.50米、东西宽49.10米,周长171.2米,面积约1800平方米,主要由大小不一的规则花岗条石、废旧石建筑构件砌筑而成,局部用白灰、灌浆加固。由北向南分别由早期城墙遗迹、内濠沟、拱桥和德济门城墙、城门及月城城墙、城门、外濠沟等组成,年代涵盖南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又各时期遗存叠压打破关系较清晰,体现出泉州古城完整的城市设施的发展演变。遗址还出土南宋修城官砖,元代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石刻,明代“盘诘奸细”石碑以及明清铁炮、铁弹丸,钱币和瓦当、陶瓷器残件,历史信息较为丰富,见证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华,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6: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街道



宋元泉州城中有西街、东街、南街、北门街、涂门街、涂山街、新门街、亭前街、排铺街、聚宝街等十条通衢大街。



(一)西街



西街列屋成街始于唐开元年间(714一741年),东起双门前(即今钟楼下),西初至唐故城西门一素景门(址今孝感巷口)。南唐保大年间(943一957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拓泉州城,西街向西延伸至义城门(今西街西端与西环路交叉路口)。



综合清道光《晋江县志》及其他文史资料记载,宋元时从西街头至义成门,西街直街中存在过的公共建筑有:



平易坊,在西街头街道中。唐街坊。明弘治初(1488一1490年)《八闽通志》修竣时(以下简称“弘治”)尚存,后废。



会通坊,在平易坊西街中(今会通巷口)。唐街坊。早废。



棣华坊,在平易坊与会通坊之间(约即今帽巷口)。宋景祐年间(1034-1038年)为宋程、宋穆兄弟相继登科立。弘治尚存,万历圮毁。



肃清门楼,在西街裴巷与新街之间路中。始建于唐天祐年间(905-907年),历代均有修葺。1937年奉省府令拆毁。



肃清桥,在肃清门外,即裴巷、井亭巷口街中,早废。



状元坊,在开元寺之左西街中,宋为庆元五年(1199年)己未科状元曾从龙立,历久倾圮。



省魁坊,在平易坊西。宋嘉定年间(1208一1224年)为省元王胄立。早废。



旌孝坊,在开元寺西。宋嘉定年间(1208一1224年)知州真德秀为孝女吕良子立。后废。



博学宏词坊,在省魁坊西。宋嘉泰四年(1204年)为宰相留正孙留元刚举博学宏词科立【据《选举志》,留元刚举博学宏词事在开禧元年(1205年)】。早废。



亚魁坊,在博学宏词坊西。宋绍定年间(1228一1233年)为进士第二人陈晋接立。弘治尚存,后废。



荣寿坊,在会通坊西、博学宏词坊东。宋端平元年(1234年),进士王傅烈之母汤氏年94岁,傅烈彩侍娱亲,知州李韶为立坊。弘治尚存,后废。



魁甲坊,在会通巷西、荣寿坊东。宋淳祐七年(1274年)为一甲第六名进士吕中立【府县志以为淳熙十四年(1187年),误】。早废。



(二)东街



东街也形成于盛唐开元年间(714一741年)。西起双门前,东抵仁风桥头。



宋元时东街直街中存在过的公共建筑有:



中和坊,在东街头街道中。唐街坊。弘治尚存,后废。



仁惠坊,在中和坊东、观东巷口。唐宋街坊。弘治尚存,后废。



桂香坊,在相公巷口。为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给事中江常立。弘治以前即废。



状元坊,在相公巷口附近。为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庚辰科状元梁克家立。弘治尚存,万历圮毁。



衮绣坊,在状元坊东。宋淳熙二年至四年间(1175一1177年),知州姚宪为左丞相梁克家立。弘治尚存,万历圮毁。



相门神童坊,在桂香坊与清政坊之间。宋时为宰相留正孙留元治(《八闽通志》作“留正孙元",似有脱讹)立。弘治尚存,万历圮毁。



行春门楼,在南俊巷东、相公巷西,即旧门楼巷口。始建于唐末,为子城之东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纳土归宋,宋太宗诏隳三城。子城墙遂毁,仅留门楼。以后废葺毁兴,一直保存到抗日战争爆发。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行春门楼"楼观壮雄,扃鐍坚整",而“朴素无改旧规",石垣巨甓,层累轩豁,窗棂洞达,翼以扶栏。行春门楼因其“郡邑治署在左,晋江邑庠在右,耳目至近”的地理优势;“唐守苏妙出游,神鹊翔集车盖,归止斯楼”等人文佳话,历来为文人雅士登临游观之胜地。楼上旧奉广平尊王为行春境的保护神。1937年拆毁。



迎春桥,《县志》云:“在东行春门外、近美里巷口,桥已不存,水关尚在其下。”1997年东街改造,即其地出土迎春桥桥板11条,后移置清白源井平台四周。



清政坊,又名“清节坊",在二郎巷口偏西一带。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为里人、龙图阁学士、广州知州陈从易廉洁自守,不蓄南物,仁宗皇帝御题颁赐“清”字而立。弘治尚存,万历圮毁。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6: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历。



街中有一牌坊曰“善济坊”,为宋街坊之标识。



(九)排铺街



即今南岳后街、义全后街、寮仔街之总称,即宋元蕃坊的商业大街。



寮仔街尾为蒲寿庚府第大门,称“大隘门”,斯时蒲氏之气焰嚣张、戒备森严可知也。



(十)聚宝街



在德济门外,北起今万寿路,南至今厂口街,为南门外中外贸易大街。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6: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宋州署改为泉州路总管府府衙,衙内布局未见记录。



东北隅有云榭,宋初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筑(1950年代在此建气象站),知州王十朋及市舶司、南外宗正司诸同僚多次登临赋诗。至元代,云榭敝坏,高僧释大圭为诗感叹:“老屋危台雨气昏,石苔不见旧镵痕。当年霸业旌麾尽,故国秋声树木存。度海雁行惊断角,近城萤火没荒垣。无人去买长瓶酒,一酹陈王千载魂。”



云榭之右有泉山门楼,又称“北楼”,是唐故城立候楼。唐末王潮据泉州,为加强防御,在唐故城内创筑子城,以故城北墉为子城北墙,故城北楼就成了子城北门泉山门楼。宋太宗诏隳三城,北楼遂废。政和五年(1115年),泉州知州郑南重建,绍兴十三年(1143年)知州吕用中复建,乾道五年(1169年)知州王十朋利用修建贡院余材大修,并撰《重修北楼记》。宋末元初复废。2003年泉州市人民ZF依唐五代旧制重建。



1960年建灯光球场,将五代留公井填埋;2000年北门街改造重现,旋复埋。1999年拆除灯光球场建人防工程,出土“绍兴十年”“酒库公用”花岗岩酒碾及大量小口瓶。(未完待续)



(作者系《泉州文库》整理出版WY会办公室副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9-13 06:10 , Processed in 0.0440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