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GJ历史文化名城, 厦门做了什么? ——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并举,构建起完整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我市于2020年11月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已构建起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各级文保单位、历史风貌建筑以及古树名木等相对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其中,包含3个历史文化街区——鼓浪屿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集美学村省级历史文化街区;5个省级传统村落——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集美区后溪镇城内村、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翔安区新圩镇云头村和金柄村;2个历史风貌区——同安老城和厦港片区,1967处(点)不可移动文物以及507处历史风貌建筑等。 “通过规划统筹,我市正在由点到面、由建筑单体到风貌片区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为后续历史文化保护具体实施提供指导。”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按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保护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历史文化保护要素已纳入国土空间和规划管理“一张图”予以保护管控。同时,我市已完成厦门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各层级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逐栋编制保护方案,明确保护要素、保护方式及保护的重点内容。 落实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上,市资源规划局、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各区ZF及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管理WY会等各级各部门,正在根据职责划分协同推进。 在保护修缮方面,我市持续开展保护修缮工作,按照三年整治提升方案,推进鼓浪屿历史风貌岁修,推进中山路、集美学村历史街巷以及传统村落整治提升;在活化利用方面,坚持以用促保,利用现有历史风貌建筑,大力引入国内重点文化企业、行业带头人及学术大师,引入社会资源多元化参与活化利用。譬如在鼓浪屿,八卦楼修缮后作为风琴博物馆重新开放,并开设影雕、漆线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在与中国唱片集团合作下,将黄荣远堂打造为中国唱片博物馆。以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为载体引进厦门珠绣,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等。 此外,我市还组织编制完成了一系列普查认定和保护修缮的相关技术标准,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提供依据。如为了严守历史风貌保护安全底线,我市首次针对历史风貌建筑制定防火标准,出台《厦门市历史风貌建筑防火设计导则》,不仅填补了国内防火设计标准的空缺,也为历史风貌建筑进一步活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名城保护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历史文化保护具体实施项目。同时,将保护融入城乡建设,妥善处理新城和老城关系,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稳妥推进城市更新,统筹保护更新片区的历史环境和街巷肌理,探索更新片区内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好有效保护。 (厦门日报记者 袁舒琪 通讯员 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