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325|回复: 3

厦门全力争创GJ历史文化名城!现已通过专家初步评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9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厦门全力争创GJ历史文化名城!现已通过专家初步评估原创2024-04-19 10:03·厦门日报


厦门正在由点到面、由建筑单体到风貌片区进行整体性的保护,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并举。图为鼓浪屿八卦楼经修缮提升后,于今年重新对外开放。(厦门日报记者 黄少毅 摄)

继成功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后,厦门正在全力争创GJ历史文化名城。

  记者近日从厦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LD小组办公室获悉,我市已通过了住建部会同GJ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的评估考察,基本符合GJ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和标准。目前,我市正根据评估意见全力推进名城申报相关工作。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此次厦门申报GJ历史文化名城,将为厦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有助于进一步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精神内涵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对厦门有何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
  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厦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晋。专家评价,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历代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千百年来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
  近代历史的波折起伏,也在厦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记。在“老厦门”坐落的鹭江两岸历史城区,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走街串巷,随处都能遇见颇具风情的历史风貌建筑、历史街巷空间。这些历史遗存形成了具有历史特色的城市肌理、自然有机的道路格局、优美风情的街区环境,与多样的建筑风格和园林景观的物质遗存,共同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闽南地方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在社会生活、建筑园林设计及建造、艺术风格、现代技术方面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是全球化早期阶段人类价值观在东亚和东南亚沿海地区互鉴、融合的集中体现。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申报GJ历史文化名城, 厦门做了什么?
  ——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并举,构建起完整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我市于2020年11月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已构建起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各级文保单位、历史风貌建筑以及古树名木等相对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其中,包含3个历史文化街区——鼓浪屿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集美学村省级历史文化街区;5个省级传统村落——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集美区后溪镇城内村、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翔安区新圩镇云头村和金柄村;2个历史风貌区——同安老城和厦港片区,1967处(点)不可移动文物以及507处历史风貌建筑等。
  “通过规划统筹,我市正在由点到面、由建筑单体到风貌片区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为后续历史文化保护具体实施提供指导。”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按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保护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历史文化保护要素已纳入国土空间和规划管理“一张图”予以保护管控。同时,我市已完成厦门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各层级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逐栋编制保护方案,明确保护要素、保护方式及保护的重点内容。
  落实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上,市资源规划局、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各区ZF及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管理WY会等各级各部门,正在根据职责划分协同推进。
  在保护修缮方面,我市持续开展保护修缮工作,按照三年整治提升方案,推进鼓浪屿历史风貌岁修,推进中山路、集美学村历史街巷以及传统村落整治提升;在活化利用方面,坚持以用促保,利用现有历史风貌建筑,大力引入国内重点文化企业、行业带头人及学术大师,引入社会资源多元化参与活化利用。譬如在鼓浪屿,八卦楼修缮后作为风琴博物馆重新开放,并开设影雕、漆线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在与中国唱片集团合作下,将黄荣远堂打造为中国唱片博物馆。以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为载体引进厦门珠绣,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等。
  此外,我市还组织编制完成了一系列普查认定和保护修缮的相关技术标准,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提供依据。如为了严守历史风貌保护安全底线,我市首次针对历史风貌建筑制定防火标准,出台《厦门市历史风貌建筑防火设计导则》,不仅填补了国内防火设计标准的空缺,也为历史风貌建筑进一步活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名城保护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历史文化保护具体实施项目。同时,将保护融入城乡建设,妥善处理新城和老城关系,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稳妥推进城市更新,统筹保护更新片区的历史环境和街巷肌理,探索更新片区内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好有效保护。
(厦门日报记者 袁舒琪 通讯员 赵静)

发表于 2024-4-19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该申报GJ历史文化名城的“建州”不去申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9-13 02:54 , Processed in 0.0470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