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af 于 2024-1-27 12:07 编辑
初心不改重燃南安窑
“龙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吉祥美好的象征。”李锦峰说,这些作品都是近期完成,而装饰龙的形象,并非有意为之,是潜意识里有着对龙的喜爱。
来自南安诗山的李锦峰,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师从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王则坚,毕业后前往德化教授陶瓷雕塑课程,2016年还到浙江龙泉教学。
从业20年来,他虽辗转多地工作,但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第二生命”——陶瓷雕塑艺术,在国内外多个大赛中斩获大奖,现为全国技术能手、GJ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其实,南安的古窑址也与‘龙’有关,它们大多是龙窑。”李锦峰说,宋代流行的“龙窑”依山而建,宛如一条长龙斜卧于山间,“龙窑”的名字也由此得来,这是工匠对热空气上升原理的利用,使得窑室可以整体升温,龙窑就可以建得比较长,且节省燃料,一次可以烧制更多的瓷器。
考古资料表明,南安早在南朝就开始烧造青瓷,宋元进入鼎盛时期,明清时期仍在部分区域续烧青花瓷器。其中,南坑窑址作为宋元鼎盛时期福建最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地之一,其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地,2006年被GWY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安窑曾经有着璀璨的历史,古窑址遍布境内各地,到上世纪80年代却已近凋零,而青瓷、青白瓷更是已断烧数百年。”回顾南安窑历史,李锦峰感慨良多,“作为南安的陶瓷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南安瓷的窑火”。 近年来,南安高度重视“南安窑”的复窑创烧与文化传承,李锦峰领衔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南安窑”窑火的重燃及技艺的传承创新。2022年,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他筹备组建了南坑窑文化研究中心,并成功申报南安窑陶瓷烧制技艺非遗项目,以盼为南安窑陶瓷技艺复兴传承开创新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