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22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降,并且迄今为止仍未明显恢复。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1-4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即“土地出让收入”)11761亿元,同比下降1.7%。并且,虽然4月土地出让收入达到303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差无几,然而去年同期受新冠疫情影响本身基数偏低,与2021年4月的4916亿元仍有较大差距。有观点认为,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ZF基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对地方财力影响较大。从数据来看似乎的确支持这一结论。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为66854亿元,占地方ZF基金收入的比例为91%。然而,如果据此认为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对地方财力有很大影响则有待商榷。
一、净收入而非总收入才是影响地方财力的主要部分许多观点误以为土地出让收入均为地方可用财力,实则不然。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实行全额“收支两条线”管理,包含了须依法支付的征地拆迁等成本补偿性费用,因此,土地出让收入并不完全由ZF支配。当前的“土地出让收入”属于“毛收入”概念。只有扣除成本补偿性费用后的土地出让收益,才是地方可用财力。成本补偿性费用即为成本性支出,包括征地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出让前期开发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等。此类支出为ZF在征收、储备、整理土地等环节先期垫付的成本,必须依法支付给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及开发企业,不能用于其他开支。扣除成本补偿性费用后的土地出让收益才是地方可用财力,主要用于非成本性开支,包括城市建设、农业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三个方面,使城乡居民共享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 关于土地出让收入中包含的成本性支出以及土地出让收益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从财政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出让收支情况》查询到相关数据。遗憾的是,财政部仅在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公布过这一报告。除了从《全国土地出让收支情况》获取上述数据以外,我们也可以根据每年财政部公布的《全国ZF性基金收入决算表》以及《全国ZF性基金支出决算表》获得相关信息。财政部会在《全国ZF性基金收入决算表》中公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金额,包括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以及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并在《全国ZF性基金支出决算表》中公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及相关明细,其中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等支出为成本性支出,其余为非成本性支出。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对成本性支出以及土地出让收益进行测算(见表1)。结果显示,土地出让收益占土地出让收入的比重在2009-2010年最高,约为50%左右,此后持续下降,2012-2015年稳定在20%左右。  此外,土地出让收益占地方财力的比重也不高。地方财力由四个部分构成(俗称“四本账”),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ZF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考虑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较小,并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相对独立且不能调出资金,地方财力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以及ZF性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益占地方财力(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ZF基金收入)的比例来看,2009-2015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土地出让收益占比仅为3.8%。2016年以后由于《全国ZF性基金支出决算表》不再公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详细构成,因此无法计算土地出让支出中成本性支出的具体规模,进而无法计算2016年以后土地出让收益的具体情况。在2023年3月1日GWY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从全国地方ZF性基金预算的情况看,有部分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约占地方ZF性基金预算的15%左右。如果按照该比例进行计算,2022年土地出让收益为11,063.30亿元,土地出让收益占土地出让收入的比重仅为16.55%,比2015年明显下降。并且,土地出让收益占地方财力的比重为4%,仍然维持较低水平。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较2021年下降约2万亿元,影响地方财力仅约3000亿元左右。 因此,土地出让收益占地方财力的比重并不高,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对地方财力的直接影响并不大。房地产行业波动对地方财力的主要影响可能更多在于税收收入,而非直接产生的卖地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