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如织 本地市民点赞 外地游客惊喜 市民在“十里长堤”拍照打卡。 执法队伍加强巡逻,防止一些乱象的回潮。 (资料图/本报记者 张江毅 摄 ) 五一假期前夕的周末,从地铁一号线的集美学村站下车,再往海的方向走数百米,就来到被称为网红“打卡地”的“十里长堤”。 夕阳下,海波粼粼,孩童在如茵草坪上吹泡泡,家长们放心地坐下来聊天,享受周末休闲;年轻情侣们手牵手,在长堤上散步拍照;一些视频主播,架起自拍杆,把这里当成最佳户外摄影棚…… “一年来,这里越变越美,我周末经常带女儿来玩。”家住集美的市民张艳告诉记者,去年“十里长堤”刚火起来时,大量人流纷至沓来,道路被违停车辆堵住,草地被随意踩踏,露营帐篷到处搭建,严重影响了游玩体验。不过,后来经相关部门整治后,这里彻底变了,建设停车场,划出露营空间,还在长堤中部设置了一个复古公交车造型的爱心屋,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应急药品、贩售饮料等便民服务,既文艺又实用。 本地市民看到的是变化,外地游客看到的是满眼惊喜。“我是在小红书看到的,慕名而来,来了发现真的太美了。”来自深圳的游客吴女士拿出手机,向记者介绍自己在这里拍的“大片”:远处蓝蓝的大海,穿桥而过的地铁,还有这个“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十里长堤”的路牌,都特别走心。 在走访中,不少外地游客说,原来只知道厦门的景点有鼓浪屿、曾厝垵等,现在知道,厦门还有个集美,集美有个“十里长堤”。 镜头2 引流效应 点亮石鼓路“夜经济” 在“十里长堤”引流下,石鼓路商家生意红火。 “十里长堤”上,设置了复古公交车造型的爱心屋,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应急药品、贩售饮料等便民服务,既文艺又实用。 “十里长堤”成了网红打卡地,不但自己是流量池,还起到引流效应,点亮了周边夜经济。相距800米左右的石鼓路,成了直接受益者。 夜幕降临的石鼓路,五颜六色的广告牌下,各种烧烤、饮品、小吃店前,食客们排起长队。“在‘十里长堤’那边玩了一下午,大家都饿了,就来这里吃点东西。”泉州游客黄先生带着一家老小,在一家餐厅等上菜。 这样就近吃饭逛街的,还不少。“下午在‘十里长堤’露营,我们跟着人流而来,没想到这么热闹,这里还是嘉庚故里,我们就准备多逛一会儿,吃点小吃,晚点再进岛,也刚好避开进岛高峰期。”住在岛内前埔的陈先生说。 人气带来生意,激活了烟火气。陈先生是石鼓路一家福伯烧仙草店的老板,他说,今年以来,石鼓路商业街人流量激增,不少游客逛完“十里长堤”后,就直奔这里,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门店一天可以卖出300多杯饮品,要忙到晚上11点左右才能休息。除了餐饮,其他的商机也被“撬动”,一家眼镜店工作人员说,石鼓路人气倍增,眼镜店的生意也被带动起来,日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 “‘十里长堤’为游客提供游玩好去处,石鼓路为游客提供餐饮等,这样的游玩、商业分离模式,既保证了景区的卫生,也方便了游客消费。”关于整治后的“十里长堤”,带火了石鼓路“夜经济”,有附近商家分析称,两者互相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