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福建地铁圈 于 2023-4-4 10:36 编辑
四大增长极GDP全国占比均下降 这两大板块占比悄然增长 作为中国经济动力源,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四大增长极,去年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均有所下降。 4月3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87.9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4%,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为30.2%。 对比发现,这两个占比指标相比2021年均有所下降。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占全国的比重为6.5%,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为30.8%。2022年相比2021年分别下降了0.1和0.6个百分点。 四大增长极GDP全国占比下降 不只成渝地区,东部沿海的三个增长极——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去年经济总量全国占比也均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GDP合计为290288.4亿元,约为全国的23.99%。与上年相比,长三角GDP合计量增加1.42万亿元,但是,相比2021年在全国占比的24.1%,则下降了0.1个百分点。 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0293亿元,其中北京、河北均为4.2万亿元,天津1.6万亿元。2022年,京津冀地区GDP全国占比为8.29%,2021年占比8.39%,去年也下降了0.1个百分点。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了内地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即“9+2”。2022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其中,内地9市GDP总额10.46万亿元。内地9市2021年全国占比8.83%(港澳数据未纳入到全国数据中),2022年为8.62%,下降了0.2个百分点。 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四个区域囊括了4个直辖市,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的6个,24个GDP万亿城市中的17个,四个区域的GDP全国占比超过50%,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源和增长极。 去年大城市的经济普遍不如预期,经济增速普遍放缓,最终导致经济总量全国占比的下降,而主要原因仍在于疫情的冲击。 四大区域是主要人口流入地,城市人口十分密集,因此新冠疫情较容易传播,对经济冲击明显,尤其是这些大城市服务业发达,服务业在GDP中占比都超过半数以上,而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最为明显,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不仅如此,在发布四川省2022年经济数据时,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曾俊林就表示,2022年的四川拿到的不仅是一张包括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等难题在内的全国“通用卷”,还有高温干旱、缺电限电、地震灾害等超预期的“加试题”。 这些突发因素导致四川经济去年三季度急速下探。2022年8月,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比7月回落1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一度不到4%。从GDP增速来看,四川2022年一季度增长5.3%,上半年回落至2.8%,前三季度探底到1.5%、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 事实上,成渝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占比多年来持续提升。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成渝城市群GDP占全国5.49%;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占全国6.3%,2021年占比提升到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