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县在崛起 编者按 郡县治,天下安。2023年全国两会进入倒计时,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焦点话题。翻看此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县域”亦是高频词,与“县”相关的表述多达35处,县域的重要性被抬升至新的高度。昆山、江阴、晋江、常熟、宜兴、长沙、邹城、寿光、高邮、仙桃、闽侯……2022年,位于县域金字塔顶端的“千亿县”持续扩围至52个,本期经济地理将深入挖掘提炼这些生动的县域发展样本,并采访相关专家共同探寻县域经济增长动能与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为中国县域现代化探索提供更多借鉴。 “千亿县”2022年经济总量一览 单位:亿元 江苏(21个): 昆山(5006.7) 江阴(4754.18) 张家港(3302.4)常熟(2787) 宜兴(2236.72) 太仓(1635.57) 如皋(1479.3) 溧阳(1416.2)丹阳(1408) 启东(1391.1) 海安(1379.8) 泰兴(1336.67)如东(1314.6) 沭阳(1308.45) 靖江(1226.18) 邳州(1157.16)兴化(1085.19) 东台(1050.5) 高邮(1014.81) 沛县(1012.23)仪征(1002.93) 浙江(9个): 慈溪(2521.58) 义乌(1835.54) 诸暨(1658.84) 余姚(1513.6)乐清(1501.95) 温岭(1306.76) 海宁(1247) 桐乡(1209.67) 瑞安(1197.87) 福建(5个): 晋江(3207) 福清(1535) 南安(1646.05) 惠安(1222.51) 石狮(1159.68) 湖南(3个): 长沙县(13966.11) 浏阳(1722.5) 宁乡(1167.02) 山东(5个): 胶州(1541.09) 龙口(1382.32) 荣成(2021年为1021.43) 邹城(1009) 寿光(1010) 河北(1个):迁安(1281.1) 福建(1个):闽侯(1009.2) 湖北(1个):仙桃(1013.4) 安徽(1个):肥西(1068.4) 江西(1个):南昌县(1280.35) 陕西(1个):神木(2231.47) 贵州(1个):仁怀(1706.70) 内蒙古(2个):准格尔旗(1300.07)、伊金霍洛旗(1219.2) 本报记者王彩娜整理 本报记者 王彩娜 这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的时代。 沛县、闽侯县、邹城市、寿光市、东台市、高邮市、仪征市、仙桃市、伊金霍洛旗等9县市2022年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至此,我国“千亿县”数量由2021年的43个持续增加至52个,昆山、江阴、张家港“苏南三小龙”分别以5006.7亿元、4754亿元、3302亿元的经济总量继续领跑。 在新选手狂飙晋级的同时,多个老成员排位也遭遇洗牌,我国“千亿县”卡位之战日渐激烈。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从区域分布看,我国县域经济呈东部持续领先、中西部加速追赶,且强省强县特征明显等态势。 “千亿县”持续扩围至52个 “千亿县”代表着我国县域经济的最强实力。继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后,江苏昆山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不仅是昆山再传捷报,江苏沛县、东台、高邮、仪征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也均跨过千亿元门槛。至此,江苏进入“千亿县”榜单的县市共有21个。 在江苏“千亿县”数量领跑全国的同时,湖北也诞生了首个“千亿县”。2022年,湖北仙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3.14亿元,标志着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国“千亿县”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新变化。 从52个“千亿县”的区域分布以及经济实力看,东部地区继续领先,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且这些县域经济实力较强;中西部地区“千亿县”加速涌现,虽然整体实力相对东部地区略显失色,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在省内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当前,湖南占有3个“千亿县”席位,内蒙古占有2个“千亿县”席位,江西、安徽、湖北、贵州和陕西各有1个“千亿县”席位。这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也为中西部地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示范。 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了“千亿县”的共同点: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千亿县”基本是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县市。二是坚定不移走“无工不富”发展道路。“千亿县”都有比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而且工业新项目、新技术、新投资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千亿县”中实力较强的多是县级市。在“千亿县”前15强中,县级市占了10个,县只有5个,县级市与县分别占66.7%、33.35%。 “‘千亿县’普遍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汪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未来“千亿县”要找准突破口,进一步放大发展优势,比如向“专精特新”赛道进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未来县域之间的相对差距有望不断缩小,绝对差距的扩大幅度也在缩小,“未来要从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农业装备水平的提升、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张占仓认为,“千亿县”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力,构建新的增长引擎,支持当地“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与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